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张妙丽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角色体验,创设情景,用心灵去感悟青蛙和小鸟的心理,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课文二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3、全面、正确地认识青蛙。
教学准备:
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讲小时候妈妈告诉我月亮和太阳的大小的故事。
二、复习生字词:
小组挑战,开火车读。
三、指导朗读:
1、小组挑战朗读,重点读青蛙与小鸟的对话部分。(教师相机指导)
2、介绍什么叫对话。
四、分析课文:
1、词语学习:井沿和大话是什么意思?
2、青蛙说天有多大?小鸟说天有多大?
3、青蛙说小鸟讲大话,小鸟说青蛙弄错了,你认为谁错了?为什么?
4、青蛙为什么会错?
5、青蛙和小鸟讨论完天有多大后,都笑了,它们分别因什么而笑?
6、如果这只青蛙换成一个人,是指怎样的人呢?
7、我们怎样才能不成为“井底之蛙”?
8、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六、情景表演:
小组PK表演。(戴上头饰)
七、拓展:带小青蛙看世界
1、认识笔架山公园。
2、认识大海。
3、认识草原。
八、总结: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反思:《坐井观天》是新教材二年级第5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小故事组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趣寓言,透过青蛙和小鸟三次生动、富有搞笑意味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结合课文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时,紧紧抓住一个“趣”字,力求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情趣,让孩子们在笑声中感悟只有眼界开阔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的人生哲理。我以一个小故事入手,给孩子们讲述了小时候我妈告诉我太阳、月亮只有我家门前的打谷坪那么大的有趣的小故事,把孩子们带入见识少,就会在生活中犯荒唐的错误的情境中,在接着的朗读环节,以竞赛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用有趣的、调皮的语气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和小鸟的无奈,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引导孩子去品味青蛙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最后以有趣的表演,让小演员们带着跳出井口的青蛙去看世界,还让它走进了我们的笔架山公园,让青蛙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天地之大,领悟到了只有看得高,才能望得远的人生真谛。
一个“趣”字,牢牢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轻松愉快地笑声中、有趣的表演中结束了,孩子们懂得了要想不成为“井底之蛙”,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欲望。
杜晗老师评课
《坐井观天》评课: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都知道“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中,张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含义,使教学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来到笔架山,他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空间,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蔡好老师评课
张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导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整堂课氛围轻松活跃,张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也让学生情绪高涨,兴致勃勃。课堂教学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习起来毫不费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