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新小学>教学教研>科组建设>语文组

语文组

18. 颐和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0-09-04  

18. 颐和园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3)班 李梅

教学目标:品读课文,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抓住课文的游览顺序,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来到了被誉为“人间天堂”的皇家林园颐和园,在初读课文后我们制作了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知道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是:(PPT出示导游示意图)。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吧,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板书: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的脚下。板书:万寿山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板书:昆明湖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这四句过渡句去点明游览的景点,这种写作方法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上节课后,老师要求你们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写“笔架山公园”现在谁愿意把你的小作文展示给大家听?(学生读小作文)

点评:层次分明,运用词语准确,写得真好,老师跟随着你们的游览路线也重新游玩了一下笔架山公园。

二、品读长廊文段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和课后你们的实践,我们知道了写景作文首先要:按顺序(板书),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景写的更具体。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自由回答(长、美、漂亮、壮观等)。师:那长廊是不是这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廊去探个究竟吧。

3、默读2自然段并圈出描写的景物及特点。

4、汇报交流:柱子、栏杆、五彩画、花木

5、汇报景物特点:柱子(绿的)、栏杆(红的)、五彩画(美、多)、花木(多)

6、出示句子: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学生读句子。师: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长廊很长)

7、出示句子、朗读、比较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列数字,具体的数字把事物的特点说的更具体更清楚)

8、出示句子:每一间的横栏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学生齐读,你又读出了什么呢?(长廊的漂亮、美丽)长廊里除了五彩画多,五彩画美,长廊外还有什么美呢?

9、出示句子: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长廊外的花木也很多也很美)

10、师:现在你们能确信的告诉我,长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了吗?(长——美)板书:长----

11、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12、出示学法总结:通读段落

                  圈出描写的景物及特点

                  找出体现景点特点的优美句子并朗读

三、小组合作学习

1、运用刚才所学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里的任务二。

在万寿山下、万寿山上、昆明湖三个景点里选择一个,把这个景点的特点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并在文中画出体现景点特点的优美句子。

四、汇报交流学习

1、万寿山下

(1)思维导图展示,并介绍

(2)读体会景点特点优美的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下面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句子。

2、万寿山上

(1)思维导图展示,并介绍

(2)读体会景点特点优美的句子: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正前方,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出示:这句话用了(        )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昆明湖(          )和(       )的特点。(比喻 绿)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能否将滑换成?为什么?(“划”一般是船在水上行走,如“划船”,“滑”字应用平滑、光滑的地上或冰上,如“滑冰”,与前面一句“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句子。

3、昆明湖

1)思维导图展示,并介绍

2)读体会景点特点优美的句子: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句子。

五、总结全文

    过渡:颐和园真是个美丽的大花园,它的美数不清说不尽。好了,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同学们现在知道写景点作文的第二个关键手法是?(抓特点)板书:抓特点

游玩了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我们学校后面也有一个美丽的大公园——笔架山公园。

六、小练笔: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完成学习单中的任务三(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把任务一里的一个景点写具体)

18、颐和园学习任务单

姓名:          

 

 任务一:请按照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写一个“笔架山公园”游览顺序小作文。

                                                                  

                                                                 

                                                                 

                                                                 

                                                                  

                                                                 

                                                                 

                                                                  

 

 

18、颐和园学习任务单

姓名:          

 

 任务一:请按照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写一个“笔架山公园”游览顺序小作文。

                                                                 

                                                                 

                                                                  

                                                                 

                                                                 

                                                                 

                                                                  

                                                                    

 

18、颐和园学习任务单           

姓名:          

 

 

任务二:小组合作学习,请在下面三个景点里选择一个,把这个景点的特点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并在文中画出体现景点特点的优美句子。

万寿山下

 

 

 

 

 

 

 

 

 

 

 

万寿山上

 

 

 

 

 

 

 

 

 

 

昆明湖

 

 

 

 

 

 

 

 

任务三:

小练笔: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把你游览的笔架山公园里的笔冠峰或是双砚湖两个景点写具体。

笔冠峰:

登上笔冠峰,站在                 向下望                        

收在眼底。                                                           。(景色描写)正前面,                                                      

              (比喻句)。远眺,隐隐约约                              

                                                                     

                                                                       

双砚湖:

从笔冠峰下来,向前走就是双砚湖。湖周围                         

                                                                        湖中心                                                               

                                                                   

 

 

教学反思:

《颐和园》一课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作者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向读者介绍了颐和园美丽的建筑及自然风光,本课的写作方法也很值得孩子们学习。在学校绿色校本课程的理论指导下,我想到了讲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迁移到我们笔架山上。让孩子们在学中有收获!

在本课时前,我利用一课时让学生找出作者都游览了哪些地方,再看看作者是用了哪些词把这些地点连接起来的,引出像作者这样走一处换个景点的写法叫移步换景,可以用走过,绕过、转过、向东、向北等词语描述,渗透使用。然后再布置孩子们模仿这样的写作方式去写《笔架山公园》。

一开始,我用复习导入的形式,总结作者的写作顺序,同时引出孩子们自己实践写好的《笔架山公园》游览顺序小文章。引出本科的重点,抓特点,写具体。然后再学习课文中让孩子们一步一步的去发现作者是怎样抓景物的特点。在这过程中我利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思维导图形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找景物的特点。最后再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完成任务三: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把你游览的笔架山公园里的笔冠峰或是双砚湖两个景点写具体。(笔冠峰和双砚湖)。

纵观本课教学,我觉得在指导朗读方面,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我在情感渲染、评价上没有指导到位。另外就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在写具体这一块课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另外读写结合这一块也没有看到结果,所以非常遗憾。我想就如梅华小学高学成校长建议中所说“如果能将前面的搭建框架、梳理写具体放在第一课时,本课时重点在充实内容上,利用20分钟完成前面的工作,剩下25分钟放手上学生写具体”我想就能达读写有效的结合,看到孩子们的写作成果!

 

听课点评:

李帮凤:老师以写作导入,按顺序、抓特点,阅读为写作服务,有很强的使用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利用,特别是思维导图的运用,形象生动,脉络清晰。既教会了学生阅读方法,又让学生学会了写作技巧。是一节较成功的课堂教学。

 

张祺文:李老师的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式各样的读让学生体悟颐和园的美;利用思维导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多向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抓住了迷人的颐和园之美,也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种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返回

© 2017 华新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