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新小学>教学教研>科组建设>语文组

语文组

18.《颐和园》

2020-09-04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门票”,生读词语。

2.欣赏颐和园图片,提问:“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引出课文总起句,感情朗读。

3.回顾第一课时:作者为我们设计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图片示意、板书)

                “你根据什么判断出路线?”(每段总起句)哪些词句体现出顺序?

4.提出写游记1号锦囊:抓方位词展现顺序。(板书:顺序)

二、学习“长廊”部分

1.指名朗读,其他人边听边圈出描写的景物。·c

2.通过“长廊两旁”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观察顺序:从内到外。

3.生通过朗读原文,说说长廊给你留下的印象。(提出列数字方法的好处)

4.欣赏长廊图片,感受长廊美,齐读第二段。

    5.总结学法:通过关键词找到观察顺序、找出描写的景物、找到景物特点、朗读感受。

三、学习“万寿山”“昆明湖”部分

1.生通过学法指导,按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进行汇报,汇报内容:作者的观察顺序、景物的特点、小组感情朗读。

 (师板书;对“滑”字进行讲解、说话练习“十七孔桥上狮子的姿态”)

3.   师总结,齐读课文。

4.   你想和哪处景点合影留念呢?说说理由。

       (提出写游记2号锦囊: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

四、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学习写游记的方法,结合前往笔架山拍摄的照片,完成笔架山一处景点的段落写作。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      内——外

             万寿山    俯视               1.顺序

                       仰视               2.特点

             昆明湖    远——近

 

 

18.颐和园 学习单

 

进了公园大门,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来到了长廊。长廊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廊两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上笔冠峰,站在____________向下望,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笔冠峰下来,向前走便是双砚湖。湖周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中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颐和园》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在于让学生感受体会作者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我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找出过渡句,从而明白课文的写作思路及介绍景点的顺序,感受总--总的写作方式;之后再按景点顺序之一进行分析学习,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景点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昆明湖的“静”和“绿”……感受到特点之后再带上自己的理解再次读出该景点的美。所以先概括出景物特点,再去抓具体的词句进行分析,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蕴含情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在全文教学中,我紧扣“顺序”和“特点”两个关键字,并制作了写作小锦囊穿插在教学过程中,用课文中的实例说话,让学生通过课文原句去感受“抓住景物特点描写”和“按顺序描写”的重要性。课程最后,我还设计了学习单,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按顺序描写出笔架山“长廊”、“笔冠峰”、“双砚湖”的特点,再次将学习到的知识实际运用。

 

教师评价:

张祺文老师:杜老师在开课初就引导学生把文章的叙述顺序理出来,并把此顺序贯穿课堂教学。结课前,又将顺序进一步落实,强化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其中,杜老师在朗读的指导和训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感悟美、理解美,并通过朗读表达美,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杜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能自读、自悟,较为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李帮凤老师:老师的课件设计美观,初次展示给学生美的享受。层层推进,抓住重点,以读贯穿始终,给学生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返回

© 2017 华新小学 版权所有